全球158家运营商积极投资NB-IoT技术 业界首次提出“5G行业专网分层需求模型”

来源:爱游戏app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8-01 13:28:54

  根据GSA最新发布的12月全球NB-IoT和LTE-M生态系统和市场现状报告数据显示,支持NB-IoT和LTE-MTC(LTE-M)网络的网络数量持续增长,Cat-NB1、Cat-NB2和Cat-M1兼容设备的数量有所增长,都证明了移动行业对基于3GPP标准的低功耗宽区域(LPWA)技术的持续承诺。

  128家运营商已经在62个国家部署/启动了NB-IoT或LTE-M网络。

  158家运营商积极投资NB-IoT技术,其中:111个国家已经部署或商业启动了NB-IoT网络;28个国家正在计划、试验和/或部署NB-IoT;19家正在评估/试验NB-IoT技术。

  70家运营商积极投资LTE-M技术,其中:51个已部署/商用LTE-M网络;10个正在计划、试验和/或部署LTE-M网络;9家公司正在试验LTE-M技术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当技术已安装在运营商的商业网络中并打算继续用于商业用途(试用或试验性安装可能会中止)时,该技术被视为已部署。一旦网络至少在有限的基础上可供商业客户使用,就被认为是商业启动的网络。

  在物联网设备方面,GSA发现在过去6个月中支持3GPP物联网标准的设备显著增加:

  六个月内,支持Cat-NB1的设备从298台增加到347台;63种已确定的设备型号支持Cat-NB2(六个月前为25种);351个设备支持Cat-M1,从我们上一期报告以来的254个设备型号增加到现在的351个。

  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行业计划,例如互联和无人驾驶汽车,互联或智能家居,农业,机器人技术,智能产业,智能城市和智能能源等领域,都在探索物联网的潜力。GSA正在积极研究涉及NB-IoT和LTE-M的物联网用例。预计物联网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迅速增加,随着3GPP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它将在其中占据很大的份额。

  物联网基础设施,芯片组,模块和设备现在可以从多家公司获得:包括大型和小型,成熟的公司和初创公司。

  3GPPECO逐步扩大的规模将逐步推动物联网的商业化,移动运营商、基础设施供应商、芯片组和模块制造商、设备公司以及开发和测试公司将支持新的服务。

  近日,在2020中国无线电大会上,中国移动研究院黄宇红副院长受邀发表了《打造智简5G行业专网能力 赋能千行百业》主题演讲,首次提出5G行业专网分层需求模型。

  黄宇红表示,与人的马斯洛需求模型对应,5G行业专网需求可分为“顺心用”、“安心用”、“省心用”、“增效用”、“增值用”五层,其中“顺心用”要求5G覆盖、速率、时延、可靠性等网络性能匹配业务需求,是行业最基础的需求,需按需引入大上行、URLLC等增强技术;“安心用”要求网络安全可靠且经济性好;“省心用”要求网络可灵活管控;“增效用”要求5G网络与其它制式网络、系统、云和业务等有机融合,协同优化,提升企业整体业务效率;增值用要求5G相关能力能与企业业务能力整合,并统一对外赋能,助力企业构建全新业务生态。五层需求由优质网络到优质应用再到优质生态,由内部增效到外部增值,层层递进,逐步深化。

  黄宇红指出不一样的行业不同企业所处层级不同,需求差异显著,其中对优质网络的需求包括顺心用、安心用和省心用,取最大值后表现为 “5高”,即高可定制性、高性能、高安全隔离、高经济性和高可运维性。为了充分满足千行百业的差异化需求,中国移动构建 “智简平台+空天地一体化网络”智简5G技术体系,以DOICT融合为手段,实现“加加减减” (加性能、加能力、减成本、减复杂度),打造极致极简的5G行业专网能力。

  针对“5高”需求,黄宇红详细的介绍了中国移动5G行业网的五大优势。一是公专融合提供高定制性,通过复用已覆盖全国的优质公网,提供最小化成本和部署周期的基础覆盖,并进一步通过2.6G+4.9G双频协同、全系列站型灵活选择和资源按需专用,提供定制化精品覆盖;二是技术组合实现高性能,1D3U1S专属帧结构、载波聚合、SUL等先进的技术提供场景化的超级上行能力,目前上行峰值已商用实现750Mbps,部分场景可达1Gbps以上,此外通过重复传输、mini-slot、QoS+切片等提供超高可靠、超低时延和超强体验保障能力;三是内生外延确保高安全,在5G内生安全基础上,外延定制化安全配置和差异化端到端隔离方案,提供高安全的5G行业网;四是降本减冗构建高经济性,依托规模优势大幅度降低整体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,利用互联网和终端“量体裁衣”按需减冗,提供最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;五是分权分域打造高可运维性,借助丰富的运维经验、机制和人才,自研分权分域的专网运营平台,充分实现用户自运维、自服务需求。

  面向未来,黄宇红表示5G发展已进入深水区,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深化DOICT融合,持续提升智简5G行业专网能力,与行业伙伴通力合作,全力满足行业的各层级需求,成为千行百业的最佳选择,助力行业数智化升级。

  █ 清华大学教授葛宁:多维度立体创新 应对卫星互联网预定式全覆盖组网挑战

  “站上新起点,谋划新未来。”在空天地融合发展布局之际,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办的“5G+空天融合网络技术研讨会”12月14日顺利举行。

  研讨会邀请到空天地通信产学研用各领域专家,一同探讨空天地立体网络的技术体系、融合模式、发展路径和应用场景等核心问题,为5G+空天融合网络发展勾勒出新的技术蓝图。

  清华大学教授葛宁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,并作了题为《面向广域宽带覆盖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探讨》的主题报告。葛宁指出,卫星互联网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,成为国际关注前沿,我国也在加快天地一体化网络;但在网络建设与运营过程中,却面临着空间资源配置难以变动,反应慢、效率低、成本高等问题,迫切地需要在网络架构、多重覆盖、动态资源优化、低时延实现等方面做大胆创新。

  葛宁表示,随着对行业需求的深度挖掘,诸如煤矿、油田、远洋运输、输油管道等行业对全域覆盖、安全可靠等提出更高的需求,仅仅依靠地面移动网络可能很难满足行业需求,“特别是对于涉及国计民生行业的物联网应用,满足广域的覆盖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”

  同时,全球快速响应境外信息及时回传,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等国家发展的策略的需求,也亟需全球化机动宽带信息支持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卫星互联网成为国际关注前沿;我国也启动了天地一体化网络方面的探索。

  从国外来看,SpaceX发射了其第15、16批次的星链卫星,目前在轨卫星数近1000颗。星链计划在300-500km轨道上部署超过40000多个卫星实现全球的宽带接入,在偏远地区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替代光纤连接。

  国内卫星星座也开始群雄逐鹿。目前,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融合星座,科工集团的虹云星座,都公布了星座计划,鸿雁融合星座计划发射324颗卫星,虹云星座则计划发射156颗卫星。

  葛宁指出,卫星互联网在覆盖方面的确有明显优势。但空间若采用预定式全覆盖组网方式,宽带服务需要大量设施、资源投入,现存技术手段难以为继,而且空间资源配置往往难以变动,反应慢、效率低。

  在预定式全覆盖的组网理念下,在空、时、频三个方面都面临着挑战。空:能量“摊开”覆盖,功率浪费大;时:请求-服务瞬时完成,负载变化导致带宽浪费;频:波束间通常七色复用,频谱利用率低。

  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如何重点解决动态业务需求,通过资源聚焦业务,大幅度的提高服务效率。“我们应该引入支持业务驱动、动态接入、灵巧通信的新方法,提高资源效率,做到按需服务和覆盖。”葛宁表示。“这就需要在通信系统架构、多波束按需覆盖和多业务过程调配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。”

  在通信系统架构方面,怎么来适应业务大时空尺度的不均匀性是空间通信的重要问题,能够最终靠天地协同系统,星地依照时空基准,动态调节实现电磁波精准指向和多重波束增强,将空间资源聚焦至动态业务。在多波束按需覆盖方面,可以引入覆盖优化环节,利用大尺度信息快速重构优化覆盖特性;在多业务过程调配方面,提出面向业务过程的动态资源优化方法,对空间资源全局调配,针对业务优先级,需研究竞争方法等。



上一篇:Stratasys为华带来3D打印新世界
下一篇:【48812】3d人像打印馆加盟十大品牌排行榜赛纳三维源头工厂赋能职业开展
联系我们
1688企业店
爱游戏app官网

扫一扫,咨询报价

友情链接

扫一扫下单购买